Get Even More Visitors To Your Blog, Upgrade To A Business Listing >>

《Re:CREATORS》:設定優秀卻受劇本限制的動畫?

Tags: sunday
《Re:CREATORS》的全面分析!

  • 如果動畫作品的角色出現在現實世界會有什麼反應?
  • 魔法少女與角色扮演世界的魔法師哪個比較強?
  • 劍與魔法世界的騎士與巨大機械人對決又會發生什麼事?

相信所有動畫迷在某個時點都曾經有類似的幻想。畢竟,精彩的作品就是會刺激觀眾的想像力。《Re:CREATORS》就是在這樣的假設下出現的作品。


美好的開始,然後....

《Re:CREATORS》自2017年4月開播以來,引起了不少討論,對角色的討論、對故事的討論、以及對設定的討論,這也難怪,由TROYCA製作,青木英作監督的《Re:CREATORS》在多個方面都表現了高超的水準。精美的作畫、澤野弘之的壯大音樂、令人回味的人設,都是吸引觀眾收看的原因。

《Re:CREATORS》在背景設定花了很多心思

可是隨著故事的推進,作品在後半的評價每況愈下,觀眾開始質疑廣江禮威筆下的故事方向,甚至認為作品沒有遵守自己訂下的規則。

究竟《Re:CREATORS》的創作過程是怎樣的?其角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會得到現在的評價?我們希望為大家找出這些答案。


誰是《Re:CREATORS》的造物主?


一般情況下,原創動畫的劇本多是集體創作,監督、系列構成、製作人以至參與的劇本家都有參與,可是《Re:CREATORS》的情況有所不同,作品的原作是《Black Lagoon》的作者廣江禮威,劇情的大致走向基本上由廣江負責。這一點也在動畫的重要人物對談確認。

Aniplex的董事兼總裁岩上敦宏,小學館的製作人岡本順哉(兩位基本上代表《Re:CREATORS》的出資方)在訪問中都不約而同表示,廣江的劇本有龐大的文字量

岩上:讀到廣江先生的原作的龐大文字量,看到很強的風格。設定本身有趣,但在加上龐大的文字量,加強故事的風格,真不愧是廣江先生。
岡本:的確是不尋常地龐大的文字量(笑)。廣江先生把在漫畫做不到的事放到作品,出來的結果非常好。

有趣的設定、龐大的故事,可以推想,廣江的原作本身已經非常完整,並不像普通的原創動畫可以隨便改動。事實上,在其他的訪問,也有提到監督青木英在《Re:CREATORS》的影響力較為有限(青木的頭銜是監督加上系列構成)。

"廣江禮威的原作主導了劇情的發展。"

要舉例的話,第一話的汽車追逐戰是青木監督的主意,並不存在於廣江的劇本,相信這是為了增加第一話的戰鬥和緊張感。另外動畫也更重視角色要在早期登場,根據廣江本來的故事,米特奧拉的出場時間會沒有這麼早,但在重視節奏的動畫就不能採用這方法。

簡單來說,青木在劇本方面的影響似乎主要集中在讓故事更適合放在電視營幕上演出,加強動畫的節奏。

順帶一提,角色常見的長台詞似乎也是廣江的主意。

廣江:嗚,寫下(第二話A Part 米特奧拉的)長台詞是我的錯(笑)。動畫的青木監督及演出的人造了很好的畫面,所以看起來應該也不會悶。

弄清了創作的分工,接下來的問題是,《Re:CREATORS》的概念起源是什麼?


《Re:CREATORS》的起源是阿諾的電影和初音未來?

《Re:CREATORS》在Sunday Webry 期間限定公開了不少資料(希望有人會備份吧..),包括廣江與《月刊 Sunday GX》的編輯和專欄作家的對談,內容包括作品的設定和創作的靈感。

廣江在第二回的對談提到:
《Re:CREATORS》最初的概念,首先就是想試試《Last Action Hero》做的事。

團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舊電影,不過現在說起來兩者的故事的確有共通之處。

《Last Action Hero》是故事的靈感

《Last Action Hero》由阿諾(Arnold Schwarzenegger)主演,講述一個男孩進入了電影世界,見到電影中的無敵英雄,並協助他破解案件。可是好景不常,電影的奸角進入了現實世界,於是阿諾和男孩要在現實世界阻止事件發生,可是阿諾在現實世界失去了主角修正,原來他也會受傷....

這部電影推出後的評價並不高,可是在少部份人的心中卻是有趣作品。團長到現在還很記得這部電影,特別是電影中的男孩要提醒阿諾他在現實中會受傷的事實。

阿勒泰爾的設計靈感是來自初音未來?

《Re:CREATORS》把《Last Action Hero》的概念再推進一步,阿諾的電影只是出現了一部作品的角色,而《Re:CREATORS》在此之上加入了多個不同世界。

情況有點像是《復仇者聯盟》或《正義聯盟》,在《Re:CREATORS》的世界,魔法少女和嚴肅認真的賞金獵人可以共存,劍與魔法世界的騎士會與巨大機械人對戰,更重要的是,作品的角色設定不少參考了現實存在的作品。

例如說敵方頭目阿勒泰爾(軍服公主)在作品的設定是二次創作的角色得到了自己的生命,其雙馬尾的角色造型讓人聯想到初音未來。廣江與《月刊 Sunday GX》編輯的對談也基本上證實了角色來源。

編輯說道:軍服公主,也就是阿勒泰爾,就像是Vocaloid的衍生角色,她是基於原作品在網上的二次創作,但周遭卻認知為擁有獨立世界觀的角色。

後來在討論軍服公主的承認力的時候,廣江甚至直接提到初音的名字。

廣江:一定要得到承認(才可以使用能力)。就如同初音未來的蔥,沒有大家的承認就無法具現化。

上面這句說話其實與劇情的合理性有極大關係,之後會再作分析。另外劇本家在討論駕駛巨大機械人的鹿屋瑠偉的設定的時候,劇本家也直接提到角色的起源。

廣江:我是想寫一名正統的少年英雄,果然在腦中浮現了《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碇真嗣。當然不可能就這樣不變,所以總括了各種機械人動畫的主角。原作的動畫世界看起來是更認真和陰暗的人,但現界後表現出劇中沒有描寫的性格。

鹿屋與真嗣的性格確有相似之處,特別是起初出場時表現對戰鬥厭惡,以及機械人受損傷會直接影響駕駛員這兩點。至於其他的主要角色,愛麗絲特莉婭被認為與Saber(阿爾托莉雅)相似,煌樹茉美香的設定則有點像小圓與《光之美少女》的混合,彌勒寺優夜召喚出來的背後靈怎麼看都是參考了《Persona系列》等等。

茉美香的部份台詞令人聯想到小圓

如果能夠解決版權問題的話,或許我們看到的《Re:CREATORS》角色也有可能變成真的在其他作品出現的角色?可惜這個假設在版權問題非常複雜的日本是不可能發生的。

在確認了作品的起源後,我們也更容易理解《Re:CREATORS》世界的魅力。


作品的魅力:角色理念的衝突

如果要說《Re:CREATORS》世界有什麼魅力的話,那大概主要有兩點:
  • 第一是假設被創作的角色能夠與創作者見面,他們有什麼反應?
  • 第二是假設不同作品的角色發生衝突,誰會取得最後勝利?

第一點的魅力與作品起源的電影《Last Action Hero》有異曲同工之妙,本來存在於平面的角色得到了現實的軀體和自由的意志。他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

《Re:CREATORS》說明了角色的理念與其創作者的理念可以有衝突,最佳的例子是愛麗絲特莉婭,她一心想拯救自己的作品中的世界,所以當她發現身邊發生的事都是由創作者安排的時候,很自然會想改變這情況。

駿河與布裡茨的對話是作品的重點之一

布裡茨.托卡為女兒的復仇也是同樣道理,如果不是創作者的安排,他的人生大概會過得更輕鬆,可是以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寫出令讀者覺得衝擊、有趣、精彩的劇情才是最優先的選項。這就是作品中造物主與被造物的衝擊。第17話《code・Babylon》的作者駿河駿馬與布裡茨的對話也因此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Re:CREATORS》的角色是賣點。引述美術指導有馬智之的訪問:
各種創作者聚集在一起,假如這些創作者能和自己創造的角色對話,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思考這個問題,就像是在思考「改寫文化之後會出現什麼」一樣。 
我認為這非常富有啟發性,不過即便與這些毫無關係,只是單純地覺得「米特奧拉好可愛哦」,也完全可以。
《Re:CREATORS》的擁有一些有魅力的角色,這點相信很多人都理解。

第二點魅力則是與大家喜歡看《復仇者聯盟》的感覺類似,多個作品交集的劇情總是令人興奮的。例如說,如果現在有一部官方作品以《Fate》系列加上《魔法少女小圓》為賣點,即使劇情一般,大概也會吸引大量觀眾吧!

不同世界觀的角色的激突!
這才是觀眾想看的劇情。

能夠展現這方面魅力的一幕,大概就是第二話,《精靈機想曲弗格爾騎士》的女主角賽蕾嘉.尤比緹利亞,與魔法少女煌樹茉美香對決的一幕。兩個完全不同的魔法系統的衝突,然後茉美香把賽蕾嘉擊倒在地後,赫然發現自己的魔法對周遭造成極大傷害,這時候她才發現溫柔的魔法少女世界的規則,在殘酷的現實並不適用。

如果《Re:CREATORS》能夠把握這兩點優勢,以「造物主對決被造物」、「不同作品的對決」為主軸,評價或許會很不一樣。可惜的是,作品後期的走向與觀眾想像的並不相同。


阿勒泰爾作為敵方頭目的問題

讀者或許會發現,團長稱讚《Re:CREATORS》的時候提到的例子,都沒有提到敵方頭目阿勒泰爾的出現。

原因很簡單,有她出場的時候,故事就變得不好看。

故事世界的阿勒泰爾得到觀眾絕大的支持
但劇情並沒有合理解釋原因。

擁有帥氣的軍服造型,加上看起來冷酷無情的性格,阿勒泰爾應是理想的敵人,可是相對於劇中大量有深刻設定的角色,以「向世界復仇」為行動原理的阿勒泰爾卻無法讓觀眾感到同樣的深度。

例如說到愛麗絲特莉婭,我們知道她背負著王國的命運,見過如地獄般的殺戮,可是與茉美香對話時反映她也有溫柔的一面。愛麗絲特莉婭身處亂世,所以養成了不浪費的習慣,連便利店的膠袋也不捨得丟棄,同時習慣在野外生存令她會以公園的木椅當燃料。這些細節令觀眾理解角色,並且能夠代入她的想法。

可是如果要形容阿勒泰爾的話?得到的印象大概就只有這樣:因創作者剎那自盡,而決心向世界復仇,很愛剎那,完。

平面的描寫令觀眾很難代入軍服公主的想法,可是她卻是動畫的核心!動畫的設定令她有接近無敵的能力!根據《Re:CREATORS》世界的反應,鐵籠密室淘汰賽的現場觀眾甚至把阿勒泰爾當成故事的主角!

看到問題是什麼了嗎?

作品花了大量時間描繪角色的改變

最後卻什麼也做不到就退場....

愛麗絲特莉婭在《Re:CREATORS》的第二話登場、第19話退場,也就是說用了18集的時間令她的故事開花結果。從一開始愛麗絲特莉婭與茉美香的關係加深,然後茉美香因發現真相被軍服公主殺害,因誤會成為米特奧拉的敵人,到後來與創作者對話再次理解到自己的正義,忍辱負重留在軍服公主身邊等待機會,到最後決戰,終於有機會為茉美香報一箭之仇,創作者已做好準備,所有的故事伏線都告訴觀眾這是故事的高潮部份,然後.....

然後愛麗絲特莉婭就突然退場了。

毫無理由地、沒有留下任何戰績,愛麗絲特莉婭的能力對軍服公主完全起不了作用,她就這樣領了便當。

甚麼!?

這個發展究竟有什麼意義?如果劇本一開始就不打算讓愛麗絲特莉婭完成什麼的話,那究竟這18集的鋪排是為了什麼?為什麼要安排茉美香的悲慘結局?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去描寫她的心境轉變?

團長不是說愛麗絲特莉婭必須要打敗阿勒泰爾,而是想指出整個最後決戰讓觀眾感到一次又一次反高潮。《Re:CREATORS》花了大量篇幅讓觀眾期待「鳥籠」內的決戰,可是內容卻與大家想像的完全相反。新角色缺乏表現機會,賽蕾嘉的退場又令人覺得無奈。

整個決戰看起來毫無意義,原因在於阿勒泰爾無敵的能力,而這也關係《Re:CREATORS》的核心設定,也就是承認力。


承認力的設定令觀眾混亂

《Re:CREATORS》最令觀眾難以理解的,就是承認力的設定。

起初說到承認力的時候,大家的理解大概就是「需要《Re:CREATORS》世界的觀眾/讀者承認新設定,角色能力才會成立」。所以賽蕾嘉的新能力需要上載至Twitter然後得到大量讀者的良好反應才會成立,這本來是容易理解的。

有原作者、插畫師支持的角色,追加能力也只能短暫見效。

可是到了二次創作的阿勒泰爾,這個規則突然變得不適用。

由於阿勒泰爾擁有大量二次創作,所以能夠擁有大量能力,而且每個能力都是作弊級。於是動畫的觀眾不得不提出疑問:阿勒泰爾得到的承認力合理嗎?

《Re:CREATORS》的角色基本上在那個世界都是超人氣角色,甚至可以在電車、廣告板、雜誌看到宣傳的作品,相對之下,阿勒泰爾是很多人都認不出的二次創作角色,別忘了,那個世界的漫畫家、小說家、插畫家起初都認不出阿勒泰爾。如果阿勒泰爾真的是如同其原型的初音未來一樣受歡迎,相信第一話已被認出來。

相對於其他角色,阿勒泰爾的認知度明顯不高。

然後我們再看看上文曾經引述劇本家廣江的一句話:就如同初音未來的蔥,沒有大家的承認就無法具現化

我們無法確定廣江提到這句話時有多認真,但如果這就是他的原意,那就代表「阿勒泰爾的所有能力都得到如同初音未來的蔥那種認知度」?

"不同的二次創作間的設定衝突,角色衝突,也完全無法影響阿勒泰爾。很多觀眾無法理解雙重標準。"

我們都知道二次創作是很複雜的。有一些二設因廣為人知,最後回流變成官方設定的情況也存在(艦娘是好例子),同時,每個二次創作的影響力都不盡相同。一段過百萬點擊的音樂PV,與另一段數千點擊的PV不可能有同樣的滲透力。不同的二次創作者對同樣的角色也有不同的理解。

賽蕾嘉在第10話,得到了原作者詳細的追加設定,加上官方插畫師的圖片,然後透過原作者的Twitter擴散。即使有眾多支持,賽蕾嘉也只能短暫得到新能力。

阿勒泰爾卻無視這種限制,不斷增加新能力。不同的二次創作間的設定衝突,角色衝突,也完全無法影響阿勒泰爾。很多觀眾無法理解雙重標準,導致最後決戰阿勒泰爾不斷展現驚異的新能力的時候,觀眾不能代入劇情,只是看到一個又一個大家喜歡的角色,那些得到創作者全心全意創作新能力的角色,在阿勒泰爾面前無力地倒下。

然後《Re:CREATORS》還告訴我們那個世界的觀眾把阿勒泰爾當成故事的主角,與現實觀眾的感受有極大的落差。這種落差正是很多人對作品感到失望的原因。


優秀的原始設定但沒有活用

《Re:CREATORS》還有很多小問題,例如角色的對白有時候會讓觀眾感到無意義的冗長,這點連劇本家自己也承認了。不過整體來說,令觀眾感到落差的原因,主要還是阿勒泰爾以及她引致的不協調。

"《Re:CREATORS》創作了承認力這設定,卻得不到現實觀眾的承認,可謂一大諷刺。"

為了營造阿勒泰爾無敵的感覺,動畫以一眾主要角色作襯托,卻忘記了《Re:CREATORS》本來的魅力在於那些角色,而不是阿勒泰爾。

《Re:CREATORS》相對於現時大部份其他動畫,其實並不算是很差,甚至可說完成了本來的創作目標,也就是廣江提到的從故事分離出來的角色需要作出新的選擇。米特奧拉在結局留下來,並且成為創作者,就是她自己的選擇,也完成了《Re:CREATORS》的故事。

《Re:CREATORS》是米特奧拉
從被創作的角色變成創作者的故事。

考慮到颯太在第一話的獨白
我想把這記錄下來,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我有可能是你,也有可能不是,但我們都在描繪。如果借她的說話就是「我親愛的兄弟姊妹」。沒錯,就結果來說我認為她才是主角,也就是最後也在故事中心的意思。我只是令故事進行的人。

最終話,米特奧拉寫下《Re:CREATORS》的標題,動畫製作組似乎是想表達米特奧拉才是故事的真正主角。這是被創造的角色成為創作者的故事。

《Re:CREATORS》擁有眾多令人留下印象的角色,又有有趣的背景設定,令觀眾有很高的期待,可是動畫的節奏,再加上上文提到的阿勒泰爾作為敵方頭目的各種問題,令觀眾無法接受劇情的展開。

即使如此,《Re:CREATORS》總算是說完了想說的故事,而且正如美術指導所說,單純地覺得「米特奧拉好可愛哦」也是作品的優點吧!

單純地覺得「米特奧拉好可愛哦」也是作品的優點吧!

你有追看《Re:CREATORS》嗎?你對作品有什麼感想?你認為作品的魅力和缺點是什麼?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感想!



This post first appeared on SOS BLOG:動漫生活方式, please read the originial post: here

Share the post

《Re:CREATORS》:設定優秀卻受劇本限制的動畫?

×

Subscribe to Sos Blog:動漫生活方式

Get updates delivered right to your inbox!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