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Even More Visitors To Your Blog, Upgrade To A Business Listing >>

把對手當對手:對李敖的一點感念

李敖過世了。或許是我們這一代七、八年級生讀李敖作品的不多,所以在我的臉書上鮮少見到哀悼的文字(但也可能是朋友群偏誤)。猶記高中與大學時,李敖的單行本(除了偏歷史研究的作品之外)大概都讀過,但碩士以後,或許是因為比較年長,也有越來越多東西可看,就很少再讀李敖了(只剩零零星星的瀏覽)。聽聞他過世那一刻,我腦裡想起了李敖的兩篇文字。

大聲點聽不見

第一篇講的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反對而反對,聽起來就是找麻煩、討人厭,也不應該。但李敖在文章中說了個故事:美國有個大法官,當其他八個大法官贊成通過一個解釋案時,他一定投下反對票,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我知道法理上來講應該要同意,但反對是為了讓人民知道眾口一致不是民主的表現,有異議才是」。李敖還說,為反對而反對還有個用處,就是提醒大家暫停一下、多想一想。即使決議已經做成,在執行過程中若大家想起當時的反對,可能也會謹慎、注意一點。

另一篇的主題是扒糞。這個字眼現在很少出現,意思有點類似八卦,但比八卦更有理想一點。扒糞指的是揭發政治名人的醜事,把光鮮亮麗之下那些臭不可聞的爛事——特別是貪污——挖出來公諸於眾。李敖說他在做的事是歷史扒糞,找出歷史名人、英雄事蹟、文人雅士背後那些見不得光的黑暗面,但他的目的不是要毀人名譽,而是誠實面對真相。我記得他還說過,把真實樣貌找出來,是他對歷史人物的認真看待與尊重。這或許也是一種「為反對而反對」:讓大家在歌頌某人的時候,能稍微緩一緩、想一想。

這兩篇文章的精神,我一直覺得頗能拿來解釋李敖一生的所做所為。不少人稱讚他在黨禁報禁開放之前對體制的衝撞,但對於後來他出現於螢光目前、選上立委後的各種行為頗有責難,說他變得很不理性、傲慢自大、荒腔走板。其實李敖沒怎麼變過,他一直站在主流的對立面,用反對和扒糞的方式,提醒與刺激大家緩一緩、想一想,只是剛好早年他反對的那些,是大家也反對的。說來諷刺,言論自由已經爭取到了,但當大家說「我不同意你的言論,但我捍衛你言論的自由」時,很多時候對於異見的容忍度是很低的(動不動檢舉、只指責對方不是人,blah blah bla...)。

自由社會裡的言論自由是否經常如此?

很多人都知道,李敖是個大統派,但他早年卻為了台獨坐過牢,為什麼?因為他想要捍衛談論台獨的自由。如今大概沒幾個——可能完全沒有——言必稱「言論自由」的人會願意為了捍衛對手講話的權利做到這樣(吧?)。如果異議者只是在聲音薄弱時大喊言論自由,但當異議變成「正議」時就覺得真理已經彰顯、無須再議,那麼言論自由說穿了就只是招搖撞騙的工具罷了。同樣的,如果對於權威的質疑只是為了成為另一個權威,那麼反權威的道德大旗——民主——可能也舉不了多久。

以現今的標準而言,李敖有很多地方政治不正確,特別許多針對女性的言論。但他的(嚴肅的、認真的)為反對而反對和扒糞,作為一種對主流——通常被視為正確無誤的——觀點的反省與警告,顯然是今日台灣所缺乏的。同時,永遠保持異議的態度,正是他能夠包容甚至捍衛異議的原因,而這樣的包容也是看似眾聲喧嘩但其實你死我活的台灣所需要的。

把對手當對手——而不是非我族類——或許是李敖最值得紀念的身影。


This post first appeared on Technosophy, please read the originial post: here

Share the post

把對手當對手:對李敖的一點感念

×

Subscribe to Technosophy

Get updates delivered right to your inbox!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

×